第10章 永远做自己的主人因为你对自己所做的决定有绝对控制权
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塑造了我们自己。这个过程永不停歇,直到我们生命的终结。所有我们做的决定,根本上都是自己的责任。
——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
《从生活中学习》(You Learn by Living)
2014年10月,艾利逊·托佩尔韦恩(Allison Toepperwein)终于鼓起勇气结束了折磨她的婚姻,成为了一名单身妈妈。这个过程相当痛苦,充满恐惧与艰辛,她无法想象比这更糟糕的事。
但是她错了。短短几个月后, 34岁的她,被查出患有早发性帕金森病,一种破坏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独自抚养年幼女儿的艾利逊,突然必须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她可能无法再照顾孩子多久了。
她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
2014年的元旦前夜,她一直哭到睡着,脑海中不停想着自己恐怕再也撑不下去了。
但当第二天她醒来,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崭新的一年拉开序幕。就在这一刻,艾利逊下定了决心要振作起来,无论疾病多么严重,无论预后结果多糟糕,她都要顽强地生活下去。
她预约了国内顶尖的神经科医生,这位医生专门从事帕金森病研究已有20年。他告诉艾利逊,虽然帕金森病没有治愈方法,但锻炼身体被证实能够减缓病情的发展。
于是艾利逊听从医生嘱咐开始锻炼,即使当时几乎毫无力气。她选择爬附近高中田径场看台的台阶,并循序渐进,每次都比上一次更努力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锻炼使她变得更富活力,她继续努力增加运动强度。
最终她的身材变得完美匀称,不止一次受邀参加《美国忍者勇士》(一档闯关真人秀节目),而她也是第一位登上该舞台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节目中,她的个人经历感染了数千名与她一样正与帕金森病抗争的人们。
这是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在很多方面都鼓舞人心,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艾利逊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不要让外界因素决定我们的人生。她认识到,虽然自己不可能控制一切,但却能控制自己如何前进,如何面对摆在她面前的障碍。她拒绝向不幸的遭遇投降,而是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迎接挑战。
艾利逊·托佩尔韦恩真正做到对自己的人生负全部责任,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借鉴。而这,也是我们勇气法则的第三条——永远做自己的主人。换言之就是:停止扮演生活的受害者。
撕掉受害者的标签
我们不希望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毕竟“受害者”一词包含许多负面含义。受害者软弱无力、爱发牢骚,常常陷在受害者情绪中不能自拔。
可是,我们很多时候会无意识地给自己贴上受害者标签。我们以此将自己没能成功、没法追求目标和梦想、没能完成我们想做的事合情合理化,就像内心叙述一样,甚至在我们尚未意识到之前就表露了出来。它们看起来如此恰如其分,我们甚至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找借口。
作为本书研究的一部分,我的团队曾询问过调查对象:“在实现梦想或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你觉得什么阻碍了你?”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回答:
“不能花时间陪伴家人,让我感到很内疚。”
“太多其他重要的义务。”
“金钱与机遇。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我们家庭出现了经济危机。”
“我必须全职工作,才足够缴纳我的健康保险。”
“其他家庭成员、朋友、社会,以及我的工作。”
“缺乏资金和时间。”
“我丈夫会影响我。”
“因为残疾,没有什么力气。”
“缺少时间,需要受到更多教育。”
“家里有太多垃圾食品,没有足够的时间锻炼。”
“我目前的家庭状况,缺钱,缺乏睡眠。”
“新出现的健康问题和老毛病。”
“我丈夫6年前去世了,他本来是我目标和梦想的一部分。我想自己可能患上了抑郁,而且我还有一些健康问题。”
“自卑,我的伴侣不支持我,太多账单要付。”
超过10%的调查对象表示金钱或经济问题是阻碍他们的首要原因,另有10%的人将责任归结于他们的家庭和伴侣,有10%的人提到了时间不够,还有5%的人举出了健康问题、肥胖或精力不够。
从表面上看,这些理由大部分听起来都非常合乎情理。毕竟,对于一个罹患疾病或身有障碍的人,谁会责备他没去追寻目标?一个经济拮据的人,哪里会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美梦?如果要处理一大堆家庭问题,一个人怎么会有什么远大梦想?
这些都是现实问题,实际困难,真正的障碍。
然而,再完美的借口,终究也只是一个借口。
只要为自己不采取行动寻找理由,你总是能找到的,借口对于每个人都是取之不尽的。没错,有些人天生拿了一手烂牌。而且我承认,生活有时候确实对每个人不公平。但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并不能改变什么,况且我敢保证,还有很多人遇到过更糟糕的情况。
反过来,你不必细心寻找就会发现世上到处充满励志人物,他们战胜逆境、克服极端阻碍,最终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出生于密西西比州农村,母亲是一个年轻的单身妈妈,生活异常困顿,小时候她遭到虐待和忽视, 14岁时她曾诞下一个孩子,但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尽管面对极大的困难,她还是获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可随后她开始第一份工作就被解雇了,她被告知自己将永远无法胜任新闻工作。
J. K. 罗琳(J. K. Rowling)在撰写《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初稿时,还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单身妈妈,虽然她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却依然不忘朝着自己的远大梦想奋力奔跑。当她终于完成书稿期待出版时,连续被12家出版社拒之门外,最后终于有一家出版社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从此,这本书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儿童读物。
贝瑟尼·汉密尔顿(Bethany Hamilton)本来有望年纪轻轻就当上冲浪明星,然而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遭到虎鲨袭击失去右臂,差点因此丧失性命。面对如此巨大的创伤,大多数年轻人恐怕都会选择放弃冲浪,但贝瑟尼没有。她从头开始学习冲浪,并最终赢得了数届职业冲浪冠军。
克莉丝·卡尔(Kris Carr)如愿成为了一名年轻漂亮且成功的销售主管,却在此时被诊断出患有无法治愈的晚期癌症,被医生判了死刑。她没有因此放弃治疗,而是多方听取建议,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采取素食,并做全方位治疗。如今, 15年过去了,她觉得现在的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健康。
所有这些鼓舞人心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拒绝让境遇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意识到,虽然自己不可能控制一切,但能控制自己如何前进,如何回应摆在面前的阻碍。
他们并没有创造什么奇迹,他们也没有超能力,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一群拒绝扮演受害者的普通人。
别再等待援救了
我们的文化追求英雄主义,崇尚英雄们奋不顾身施展营救和充满戏剧性的救援活动。实际上,英雄主义已经牢牢根植于我们的思想中,没有英雄主义的故事让人无法想象。没错,英雄是每个童话故事的核心:处于危难之中的姑娘,一定会遇到一位英俊的王子出手相救;灰姑娘会有她的仙女教母;甚至阿拉丁也有神灯中的精灵,让他实现三个愿望。
每一个伟大的故事,都需要一个英雄人物,对吧?
或许这就是童话故事的构成,不过渴望英雄、期待援救的想法,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是否察觉到自己曾期望被星探挖掘,或者更美好的,期待自己奇迹般地脱离当下的处境,进入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
也许你希望老板能认可你的努力,给你梦寐以求的晋升机会;抑或希望你的家人或朋友能提供你引导或协助,让你摆脱困境,不然就是能给予一点点帮助;抑或暗自期待能发现自己具有某种潜在才能;抑或只是希望有人,这个人可以是心理医生、牧师、生活教练,他们能给你指引方向。
如果我们能找到某个人来拯救自己,那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
但等待援救就是问题之所在,因为生活并非如此运转!大多数时候,我们周围的人都在忙着处理自己忙碌、杂乱、坎坷的人生,根本无暇腾出手来拯救你。于是到最后,等待援救变成了另外一种借口!就像扮演受害者一样,告诉自己我们不会做是因为没有别人帮助,是另一种更大的谎言。
你根本不需要什么英雄,因为你不是处于危难之中的少女!
等待援救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你是不是想要得到那个晋升机会?那就快去工作,让自己配得上晋升,然后再询问老板。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一筹莫展?那就着手做些不一样的事,任何事都行,并采取必要措施解救自己。你是不是希望自己可以发挥才能?那就开始发挥它。录张样带,写一本书,找个经纪人,走出去并让梦想成真。你要记住,行动是治疗恐惧的解药,而且无论何时,唯一能够阻挡你的,只有你自己。
因为你猜怎么着?你要成为你故事中的英雄!
重新取得控制权
“这不是我的错!”
告诉你,如果我的孩子每说这句话,我就能得到一美元,那我现在一定是一个超级有钱的妈妈!因为,每天至少一次——通常是更多——我们都需要讨论关于承担责任的问题,并教孩子意识到他的行为会产生后果,虽然孩子们无法控制事物或其他人做什么,但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
身为一名母亲,我有时觉得自己就像坏掉的唱片一样没完没了地喋喋不休,并且反复问自己,他们是否会真正明白我在说什么。如果你的家中也有小孩,相信你也会同病相怜。然而现实情况是,对所有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事有责任心,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当艰难的一课。
毕竟,当事情出现差错,当我们错失目标和期望时,人本能地会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或外界因素。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或抱怨一切都对自己不公平——不公平的待遇、不幸的外部条件、经济拮据——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寻找正当、合理的借口。
把矛头指向外部因素,比承认自己的缺点容易得多。当事情变得难办,直接放弃固然会比较轻松,尤其当我们有一个完美的正当理由不再继续。如果承认自己输了,还有谁会指责我们呢?
但这就是为什么,对自己遇到事情后的反应负责,是一种具有勇气的行为。这么做是终结自己的所有借口,是拒绝把自己的遭遇归咎于伤害你的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或生命中遇到的死亡、疾病和不幸,或不得不申请破产、失业,以及永久残疾。
不仅如此,这么做是选择每天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不再将责任推卸给别的人或事。这么做是承认一个简单的事实: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你都能控制自己的反应,不管何年何月。
还记得第6章中提到的控制点的概念吗?在《高效的秘密》一书中,作者查尔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同样谈到了这个概念在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时的重要性。他解释了控制点在内部(相信自己的选择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和控制点在外部(相信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选择)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毫无疑问,控制点在内部的人,更有动力,更具成效,更能成为生活的赢家。想要变得更有动力,往往只需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可以了。正如都希格所解释的:“想要更轻松地教会自己如何自我激励,我们不仅需要把自己的选择看作控制的一种表达方式,还需将其看作对我们的价值和目标的肯定。”
都希格继续用实例解释了,那些有点“叛逆”,违反严格规定和固定时间表的养老院老人,无论在心理还是身体方面,都比那些顺从、听任一切安排的老人要好。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具备做出选择和练习控制外界因素的能力。
虽然这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但设法对自己的人生和境遇完全负责,会让你体验到意想不到的自由感。当你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就不会担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会在意别人怎么对待自己,或有什么障碍会横亘在自己面前,因为说到底,你才是生活的主宰。
哦,不要错解了我的意思——在你前面依然会出现坎坷,你照旧需要面对困难,不断犯错。道路曲折,你还是会跌跌撞撞,还是会有人以不公平的方式对待你。但是,这些对你来说都无关紧要,因为你不再是境遇的受害者,你依然完全控制自己如何做出反应。
在《极限控制》一书中,作为作者的前海豹突击队指挥官约克·威林克和立夫·巴宾,详细讨论了承担一切责任的概念,尤其是它在领导方面的重要性。根据自身的实战经验,作者写道:
作为个体,我们常常会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和环境,而面对自己或自己团队的失败,总是找各种理由开脱。我们把自己的糟糕表现,归咎于运气不佳、外界因素无法控制,或者下属配合不默契。总之我们会责怪任何人,除了我们自己。承担一切失败的责任绝非易事,当事情出现差错站出来承担后果,需要一颗极为谦卑的心和一种莫大的勇气。但这么做,是学习并成长为领导者,进而打造高效团队的必由之路。
无论如何,下定决心永远做自己的主人,并对生活抛给自己的一切负责,确实可能是你做的最为勇敢的事。
因为毋庸置疑,这么做将会改变一切。
你不会再有任何人可以指责,除了自己。你必须撕掉自己的受害者标签,拒绝让借口挡住你前进的路。你必须放弃等待其他人为你指明方向。你必须选择做你自己的英雄。这条路并不容易,会充满艰辛。但它会赋予你无比的力量。
因为当你下定决心永远做自己的主人时,你已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里。
第一时间更新《带着恐惧前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