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喜欢一只黑色的绵羊,一只白色的乌鸦,或者是一条与鱼群游往不同方向的鱼。本篇中的法则将教会你如何融入群体,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不是一个扎眼的局外人。你或许会脱颖而出,成为那只领头羊——因为你更优秀、更高效——但你依然是“我们中的一员”,因为你深谙游戏规则,懂得如何“融入群体”。

法则58 了解企业文化

每个公司、企业、行业,甚至小小一间办公室,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了解这种文化,你就拥有了优势,也拥有了通向成功的钥匙。知识就是力量。

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人们做事的方式。这种文化可能是公司主导的,但更多时候还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它自然而生,未经谋划。假如你不了解这种文化,或是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你就会被当成傻瓜,轻易被人利用或小觑。

要记住,所有被辞退的人当中,大约有70%都不是因为无法胜任工作,而是因为不了解企业文化——他们没有融入其中。

我们以一家著名的设计公司——BMD公司的招聘广告为例。在公司老板布鲁斯·马(Bruce Mau)进行员工招聘时,他会出一份包含40道题的测试,其中包括“谁拍了一部全片画面都是蓝色的电影?”(顺便说一下,答案是德里克·加曼)

布鲁斯为这次招聘打出的标题是“跨越藩篱,避免平庸”。通过这种方式,他吸引到了当时最顶尖、最具天赋的设计师来为他工作——或者说和他工作,因为他更愿意这样形容自己与员工间的工作关系。

那么,你认为布鲁斯所期待的公司文化是什么样的?你能否适应?你认为布鲁斯会如何看待你?

你不必全盘接受某种企业文化,你不必去信仰它,你要做的只是适应和融入。如果大家都喜欢打高尔夫,那你也跟着一块去。我知道你讨厌高尔夫,但你还是得去,如果非得这样才能融入他们。当然,你可能会对自己发出质疑,对打高尔夫这件事发出质疑,但如果你是一名法则践行者,如果你渴望晋升和成功,想要成为这家以高尔夫作为企业文化的公司的一分子,你就必须去。

你不必全盘接受某种企业文化,你不必去信仰它,你要做的只是适应和融入。

法则59 使用企业的语言

融入群体,意味着你要遵循企业文化,而使用企业的语言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你用错了术语,或是弄错了场合,你就会露出马脚。如果你周围的每个人说话都像个技术狂,那你也必须和他们使用同一套语汇系统。不,现在不是讨论你对这家遍地技术狂的公司有没有归属感的时候,那是你凌晨辗转难眠,独自反省的时候要做的事儿。

如果你的老板喜欢用“员产率”来表示“员工生产效率”,那你开口闭口也必须是“员产率”。你的工作并不是对他们进行教育或再教育,也不是去启发、提醒、阻止或是指导些什么,他们不用你拉扯,也无需你挽救。你只要记住自己必须使用他们的企业语言。我知道你有时候可能会抓狂,但你必须这么做。

我曾经为一位意大利老板工作,他的英语很不好,常常把“顾客”和“客户”这两个词混在一起,最后说成了“顾户”。但因为他是老板,这个荒谬的表达就成了公司的通用词汇,从总经理往下,大家都用它来指代客户。我也可以站出来大喊:“不对,不对,这个词是错误的,不能再这样用了。”但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在我工作期间,人人都在说“顾户”,我每次听到都很难受。但我知道有这条法则,所以我也跟着大家这么说。

花些时间去听听你办公室里使用的语言。大家说的是标准英语还是地方方言?我指的不是口音,而是像“顾户”这种每个办公室不经意间沿袭的表达习惯。我曾经有一位美国同事,他总喜欢说别人“像墨西哥人那样努力工作”。这就是他认为的政治正确。当然,这其实大错特错,还带有歧视色彩。但他是公司老板,所以“墨西哥人”这种说法就沿用下来,虽然这个词极其错误又讨厌,但它至今还在使用。

本条法则唯一允许破例的场合,就是当人们说脏话的时候。法则教我们绝不说脏话,但如果公司的文化就是人人出口成“脏”,你要怎么办?答案依然是:不说脏话。这种情况下,法则42凌驾于法则59之上。

如果你周围的每个人说话都像个技术狂,那你也必须和他们使用同一套语汇系统。

法则60 衣着相机而变

我说过你要穿得优雅、整洁、有格调。但假如你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大家都穿着T恤和牛仔裤来上班,你该怎么办?如果是这种情况,你也应该换上牛仔裤,还得保证你的牛仔裤要最整洁、最有型、最时髦——不,不,没让你熨到没有褶,我的天!

看看别人是怎么穿的。如果会场上每个人都脱了西装卷起袖子,你也要照做。如果会议很正式,大家都捂得严严实实,你也一样要穿好。我知道这听上去再简单不过,但在会议上放眼望去,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总有人穿得像是跑错了场子——而这个人就会被大家排挤在外。

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需要融入群体,把自己伪装起来,以免招来不必要的关注。很显然,如果是你的老板把西装脱了,那你跟着照做就是。但你别像个克隆人一样,不管别人做什么都不假思索地有样学样。不论考究还是随意,这里我们探讨的都是一般情况下的衣着选择,并非适用于每一种情况和场合。

我一直觉得,与其去做第一个跟屁虫,不如先静观其变,看看别人怎么穿。不要操之过急,前面或许是万丈悬崖,而不是升职的机会;又或许不过是一个底下没有池水的跳板。

还有个有用的法子是找一个榜样作参考,设想他们会如何行事如何穿着。在我的一大半职业生涯里,我都把加里·格兰特(Gary Grant)作为榜样。每次我只要问问自己:“加里会这样穿吗?”如果答案是会,那我就这么穿。如果答案是不会,那我就脱下来。看,多简单。你也可以试试汉弗莱·博加特(Humphrey Bogart),但最好是他在《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而不是《非洲皇后》(The African Queen)里的造型。

即便公司的文化是休闲随意,你还是可以花点心思。不幸的是,我们英国人最不擅长的一件事就是穿着随意。我们没有那个环境,穿不了T恤、短裤、夏威夷花衬衫和纱笼。不过我们在体面扮靓上倒是很擅长。

不幸的是,我们英国人最不擅长的一件事就是穿着随意。

法则61 人各有异,随机应变

只要你应付得来,做条变色龙也不坏。人各有异,如果你老是一视同仁,很可能会把大家都惹毛,至少也是没法让所有人满意。

倘若你本就为人父母,理解这条法则就容易得多。假如你家不止一个宝贝,你一定明白区别对待有多重要。每个孩子都需要不同的激励办法。有的小家伙很好办,你只要稍稍做出失望的样子就成;而另外那些,单是让他们早起穿戴整齐这件事就会把你逼成十足的大魔王。

我家有五个男孩一个女孩,所以每个都得区分对待。有时我偶尔忘记,一套道理照搬,他们就无比诧异,甚至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面对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特别的、他们各自专属的方式交流。作为经理人,对下属而言你的角色就如同父母,必须将他们作为个体独立对待。

我曾经自己导演一出大戏,假装大发雷霆,就为了一桩芝麻大的小事能够照我的意思来。那个让我大动肝火的家伙显然被我吓到,立刻妥协告饶。换作现在,很多老板压根不会容忍这种做派,我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在我做总经理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只要处事亲和,就一定能让团队发挥出最大效用,但总有那么几个古怪的员工不买账。他们牢牢抱定老一套的观念,觉得老板必须是个十足的混蛋,对他们呼来喝去颐指气使,而我却总要询问他们的感受和意见。这些人无法适应,我也就只得板起面孔才能得到他们的回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你必须随机应变,随时待命,相机而动。完美的经理人在哪里都会左右逢源。检视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不论对象是谁,事态如何,你都始终如一吗?你能随时顺应局势轻松做出改变吗?锁定周围的那些成功人士,观察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完美的经理人在哪里都会左右逢源。

法则62 维护老板形象

如果你的老板形象好,就表示你的部门形象好,同时也会为你加分。这个道理应该很明显。让我惊讶的是,总有许多人喜欢在背后批评自己的上司,或是随时准备让他们背锅。

我知道,你的上司可能是个傻瓜,没有一点商业头脑,难以相处又过分苛责,他们的交往能力糟糕透顶,压根不知道如何管理部门,也毫无诚信、天资或手腕可言。假如真是如此,他们的形象实在需要你竭尽所能去操持。

可说真的,很少有那么糟糕的老板。话说回来,没有谁是完美无缺,但那不是重点,只是常识。维护老板形象对你好处多多,而让他注意到你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然,有老板在场是最好,但在他们身后挺身而出,不吝赞美,让大家注意到他们的长项,给你带来的好处只会更多。这会让其他的高管印象深刻,不久话就会传到老板耳中,他们很快就会知道是你告诉大家他们如何精密控制展会预算,如何谈妥那笔大生意,又如何鼓励团队,振奋士气,最终完成这样出色的一次汇报。

这种忠诚度会让其他的经理人称道,也有助于你巩固自己的部门,建立强大的团队,不但会吸引大家的注意,还会感染到每个人,包括你自己。不过,如果你的老板真的把事情做得一团糟,我也不会教你撒谎。我只是建议你在他们把事情办砸的时候尽量沉默,而在他们头绪清楚的回合不妨多多宣扬。

当然,为了团队合作,有时候你和同事们也需要坦诚交流对老板的看法,务必确保自己只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发表负面评论,并且一定要公正客观。比较明智的做法是,你可以承认老板常在最后一刻才提供你需要的信息,但你的语气一定要平淡切实,而不是恶毒讽刺。

这种忠诚度会让其他的经理人称道。

法则63 知道在何时何地消遣

总有些重要场所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们在工作和闲暇时候聚会的选择。你得查实这些所在,善加利用,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结识要人、崭露头角、制造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工作之外,大老板们都需要一个放松的地方,可能是某间让你最后敲定生意的高尔夫会所,也可能是某家当地的酒吧、餐厅或者俱乐部。不管是哪一种,不管在哪儿,你的任务就是找到它。千万别贸然跑过去出洋相,你得探查清楚,准备停当,确保自己在去之前对一切都了然于心。去这家餐厅用餐有没有什么着装规范?要成为那间高尔夫会所的会员需要先在候补名单上排队吗?这家酒吧喜欢人们单独前往还是携伴?那家俱乐部入会容易吗?你是否不用四顾观望,就能过去和那些老板们玩在一起?这些地方能让人觉得你只是不经意“路过”吗,还是大家会一眼识破你是在刻意守候,伺机行事?

这一条操作起来得格外谨慎,不过你需要了解他们会面的场所,估量自己打进这些圈子的可能性。很可能你压根就不会去,这也没关系,但如果大家突然谈到这些地方,你得熟络应对,表现得很在行——知识就是力量。

上班的时候,主管们可能喜欢聚在咖啡机或者复印机旁的某条过道上聊天,你得保证自己总能“恰巧”路过。让大家记住你的脸,记住你的名字。

在一些正式场合,老板们可能喜欢逮个空出来抽支烟,即便你不好这口,也还是要跳出来加入这帮老烟枪。如果他们在赴会之前都喜欢去酒吧晃一下,你就得保证自己已经先到一步,这样就不用再找借口加入了。

让大家记住你的脸,记住你的名字。

法则64 掌握社交规则

每家公司和每个工作场合都有自己的社交规则,需要我们掌握应用。有些可能很简单,例如:

·绝不把伴侣带去员工宿舍;

·休假时也要出席员工会议;

·绝不把车停在总经理家属的默认停车位上;

·探望生病的同事份子钱给五十,生日二十就够了;

·喝咖啡不点果酱甜甜圈,因为那是西维亚的专属——过去是,将来也是;

·当面管总经理叫“查尔斯”,面对其他同事称“查理”,面对项目管理人员称“查尔斯先生”;

·午餐时不妨点杯葡萄酒,啤酒则不推荐。

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些不成文的规定是怎么来的——有一回老板被一个啤酒喝多了的员工胖揍了一顿,以后午餐就不见了啤酒;还有一回一个初级经理的老婆和他调情,他险些上道,弄得场面很尴尬,从此家眷就不能去宿舍了。

当然,也有些社交规则显而易见——西维亚很喜欢果酱甜甜圈,她又是那种有手段有魄力、为达目标不管不顾的人——所以对你来说,最要紧的是要理清规则、默默归档,而如果你不想在社交场上有什么重大失礼,就还是记下的好。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上班,在那里只要是工作日就不准喝酒,午餐时来杯啤酒都不行,白酒更是绝对禁止,我也不明白原因。我很乐意遵守这个规定,因为我本身不喝酒,但还是有些困惑。后来我终于知道原委,公司曾经有个财务经理每天下午都要在办公室打个小盹,而其实并没有,他每天中午的确都喝得不少,但下午都忙着损公肥私,小心地一笔笔往自己的账户上挪钱。最后他终于被抓包开除,而从此以后就多了这条不准饮酒的规定——另一条是办公室不准关门。

当然,也有些社交规则显而易见——最要紧的是要理清规则、默默归档。

法则65 别去否定他人

好啦,这次午饭时间大伙又去了酒吧,你讨厌那样。你讨厌那里的噪音、气味,还有关于昨晚电视的废话连篇。

但你要和他们说这些吗?不,千万别。你得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即便没有真的在场,你也得让他们认为你在那儿,所谓人不在心还在嘛。这很简单,你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开溜,如要去商店、看个朋友,或者去趟健身房。

别去否定他们打发午休时间的方式,这会让大家觉得你格格不入。也别跟他们说你要待在办公室加班赶工,他们只会认为你在邀功。但你可以声称要去商店,然后把车开到一个舒服的地方停好,点杯饮料,配个美味的三明治,再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你可以在这儿做完那些额外的活儿,但没必要让他们知道。

别去跟他们说什么中午喝酒有碍健康或者工作的话,告诉他们你一会儿就来,让他们先玩着,“帮我点一杯”。这样一来,你并不需要真正做什么,大家也会接受你是“自己人”。只要别去指手画脚,你就会被接纳。

也许大家约了周二晚上打保龄球,这时候你不能说“保龄球不是呆瓜才玩的吗”,你得说“喔,周二晚上吗?可是那天我恐怕得陪母亲大人看电影呢”。又或者你可以放下自尊,丢掉你的那套标准和反感,真的去一次。谁知道呢,也许你会玩得很开心。最要紧的是,你需要融入这个团体,别让同事们觉得你不以为然。这才是明智之举。

别人如何消磨时光、如何花钱、如何生活,都不是你该关心的。聪明人专注在自己的轨道上,不去管别人选哪条路。所以,你得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别去管其他人的方向。这样,你很容易就会停止那些无谓的评判。一旦你做出评判,你就将自己定了型,很难再灵活变通,也很难去根据环境腾挪转变。而当你评判他人的时候,反过来你自己也被划上标签——那可不好受。

聪明人专注在自己的轨道上,不去管别人选哪条路。

第一时间更新《极简工作法则》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衣更月一族

深木章子

人间值得

中村恒子

高效学习魔法书

罗恩·弗里

浪客美食家

久住昌之

种玫瑰的男人

奥杜·阿娃·奥拉夫斯多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