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的法则践行者往往能在企业职阶上迅速攀升,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外交家。他们从不挑起争端,而是平息争斗。他们也不是骑墙派,而是尽力弥合修补。他们是镇定剂,大家都习惯向他们寻求建议和指点。只要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客观评价,为人处世都公正无私,你也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外交家。

法则76 用提问化解冲突

设想一下你在开会,议题的讨论渐趋白热,有人开始犯呛,主席又不能很好地控制场面,史蒂夫和瑞秋似乎都要忍不住去掐对方的脖子了,这时候你要怎么做?提问。提问可以让冲突双方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细节上,继而缓解当下的紧张局面。你无需去制止冲突,这也不是你的活儿。但你可以居中调停,这会让你引人瞩目,也赢得同事的尊重。

你转过头去问史蒂夫:“你这么确信新的发票流程在你们部门不可行,有什么原因吗?”如果瑞秋还是继续开炮,你就对她说:“麻烦稍等,我真的很想听听史蒂夫的理由。”这样你就表明了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只是在化解当前的局面。听完了史蒂夫的解释,你再转向瑞秋:“既然你确定史蒂夫是错的,跟我说说理由吧!”

很显然,你已经接替了主席的角色,成为真正控制局面的头脑,这需要兼具手腕和聪敏。

诀窍就是:你转向交战双方中的一员,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别去询问心理层面,像是“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能把生气的原因给我说说吗”以免被人带进坑里。提问,是为了让他们关注那些需要解释的层面。这样,他们就不得不移开敌视的目光,思考该如何回答你的问题,而怒气也随之消散,你也证明了自己的处事手段。

如果其中一个当事人脸上血色渐褪,面色转白,你就千万别掺和了——脸变白表示他要动手打人了,而脸红就还只是摇摆不定。

如果会议主席能有效控制场面,也没你的事——当然,如果争端已起,很明显做得还不够,但如果他们已经在努力收拾局面,就会反感你横加干涉。

如果你个人已被牵扯进这个问题,不论原因如何,都不要跳出来说话。

提问通常会让人们把注意力从争论的大题目转移到某个细节。除非极为恼火,否则他们一定会顾全礼貌,起码会试着解答你的问题。

提问通常会让人们把注意力从争论的大题目转移到某个细节。

法则77 不要站队

一旦你站了队,你就会卷入争端,所以你必须保持绝对的客观,坚定地站在正中。无论如何都要保持中立,否则其中一方就会把你归到对面大加谴责。不管矛盾的焦点是什么,你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目光放长远;

·从公司角度看问题;

·保持中立;

·保持镇定;

·讲求策略;

·绝不站队;

·保持独立。

你表现得越是超然,就越有机会与高层共事。如果你怀抱成见加入讨论,又妄自站队,很可能因此树敌,让人觉得鲁莽。

麻烦的是,有时候争端发生在你的某位朋友和另一位不那么亲近的同事之间,朋友一定会找上你,试图把你也牵扯进来:“看在上帝的份上,理查德,告诉她我是对的好吗?”

你千万不能被拉下水。这时候你一定要举起双手以示防御,直接说:“别扯上我,如果你们俩没办法心平气和、理智地解决这件事,我只能让你们各自回自己的办公室了。”这样一来你就做到了以下几点:

·用玩笑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表明自己比他俩职位都要高;

·保持不被牵连;

·没有站队。

无论如何都要保持中立,否则其中一方就会把你归到对面大加谴责。

法则78 知道何时保持沉默

有看法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问题在于要清楚何时该保持沉默,何时该勇于表达。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意见具有以下特点:

·有价值;

·有受众;

·很重要;

·能扭转局面;

·能让他们显得聪明/智慧/卓有成效;

·能为他们赢得认同/爱戴/关注。

显然,所有这些都不是你会发言的正当理由。你会表达意见的唯一原因,是你被要求说出观点。如果有人要你发言,你大可以把想法说出来;如果没有,就闭上嘴巴。

你要三缄其口,等对方诚意征询才发表意见。你要说的东西很重要,不要浪费时间随意发挥,不要信口开河,也不要坐在那里高谈阔论。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理清观点,胸有成竹;

·学会清楚、精当、准确的表达;

·要让你的观点听上去不只是观点,还是可以执行的切实方案。

想要让自己的观点不那么空泛,而更像可被接受的事实,你要做的就是将它当作事实陈述。不要说“我认为我们该”如何,还要说“我们该”如何。不要说“我觉得设备ZX300性能优良”,而要说“设备ZX300性能优良”。

所以要避免这几类表达:

·“我想……”

·“我觉得……”

·“我以为……”

你会表达意见的唯一原因,是你被要求说出观点。

法则79 善于调停

有人被惹毛了。你没被牵连进去,一切与你无关。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那个抚平大家怒气的人:

·帮大家泡杯茶;

·安抚某些人的自尊;

·消除误会;

·寻找契机;

·让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如果导火索是某位上司训斥了职员,你要做的是安抚那个职员,让她振作起来。上司则要区别对待。最好的调停办法是用沉默表达不满——替他们倒上一杯茶,一言不发。这样,你就表明了你并不赞同他们的做法——也因此比他们高阶,因为你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也并不怕触怒他们。你只管保持沉默。

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他们就不得不问你,你对他们方才的行为——不论是发作、呼喝,还是对某人的大加训诫——有何观感?这时你只要回答“我实在没什么资格评判,对吧”,而他们一定会表示“你的意见对我很重要”,或者“不,我想听听看”,又或者“没关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不管他们如何措辞,你已经赢得了他们的认同。

现在你可以施展你的调停才能了,你已经扭转了局面。只要说:“你处理的很好,崔西确实有些颠三倒四,需要有人去说说她。”不管你怎么说,切记不要直接批评上司处事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知道你并不赞同,但绝对不能当面承认。

要记住,你的工作不是去搅动波澜,而是顺势而为。在调停的过程中,你也在职场平步青云,同时也在借此收获友情、团结敌对的双方、赢得尊重。

居中调停有点像制止小孩子打架,你不在乎是谁先动的手——不,你压根不想知道——也不在乎原因。你也不想知道任何细节,谁掐了谁一把呀,谁又咬了回来呀。你想要的只是恢复和平,让两边握个手,重新做回好朋友。而在职场上,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把这些对付小孩的办法用到工作中去吧!

不管你怎么说,切记不要直接批评上司处事的方式。

法则80 永远别发脾气

我不在乎市场部的皮特有多么讨人厌,还有研发部的桑德拉是怎么取笑了你把你惹毛,也不想听你说账目又是一团糟,害你的血压飙得有多高——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能发脾气。就这样,没有例外,没有通融,也没有漏洞可寻。你绝不能发脾气。

当然除非你是为了做效果,故意演这么一出。这时候是可以的,但你必须非常小心,谨慎选择合适的时机、场所,还有合适的对象。

如果不是演给大家看,就绝不允许。我不管这些人把你惹得有多毛,他们有多讨嫌,也不管你有多少正当理由,发脾气就意味着失控,而法则践行者的一大特质就是控制力。

那么,要怎样才能以静制动?如何才能学会冷静规矩?很简单。抬起头望向天空,严肃点。你会发脾气,是因为你被牵扯其中,因为你在乎,因为你也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你把焦点转移到更高层次的问题,像是公司利益这样的老议题,你就能轻松地以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原先那些困扰你的问题了。

另一个解决办法是直接离开办公室,或是会场,或是随便哪里。你只要说一句:“我受不了这种状况了!”然后走人。这样通常会引起震动,也就达到了目的。

在你静默不发时,试着从一数到十。

不发脾气,不代表你就不能发泄情绪。你完全有权说,“我要烦死了,你怎么能吃光巧克力饼干/弄丢发票/得罪那位重要客户/把车停在总经理的车位上/虚报零用开销”——不管是哪种行径把你逼疯,直说就是。

你可以拒绝情感勒索,拒绝霸凌,对过度自信和怨念的人说不,但千万别压抑自己的情绪。如果你觉得委屈,你就要立刻说出来,才能改善局面。不要让情绪汇聚澎湃,否则你很可能会爆发。要让它一点点疏散,才不会走到死胡同。

如果你觉得委屈,你就要立刻说出来,才能改善局面。

法则81 对事不对人

同事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引来麻烦或是有损部门利益,但这和他们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无关。另外,这些行为只会影响到部门利益,不应对你造成困扰。要想记住这点,可以参考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的一个全新观念。他们会说:“她并不是淘气包,只是干了件淘气的事儿。”有意思。再听听这句:“他是个好孩子,只是这件事做错了。”

这就是本条法则的核心:对事不对人。你应该关注的是同事们的行为,而不是他们本人。

你可以批评的内容有以下几条:

·他们做事的方式;

·他们的时间观念、工作态度;

·他们的动机;

·他们的沟通技巧;

·他们的长期目标;

·他们的工作重点;

·他们对部门流程的熟悉程度;

·他们对企业政策的认同度;

·他们的人际沟通技巧;

·他们的工作效率。

但你永远不可以指责他们懒惰、愚昧、一无是处、撒谎、行窃、卑鄙下流。不,绝对不行。或许他们需要接受重新培训、重新定岗、再教育或是新的激励机制,但千万不要真的跑去告诉这些人你对他们的真实看法。如果你对同事进行人身攻击,最坏的结果是你自己惨遭解雇;最好的情况也是失去大家的敬重和友谊。

对你的上司也是如此。你可能会觉得他们一无是处、能力欠缺、腐败堕落又愚蠢至极。但你能直接这么说吗?不能。即使是一般同事,你也不能直言不讳。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你要站出来维护那些菜鸟新人、落魄同事和大家都不待见的人吗?没错,对待上司也要如此,不论发生什么事,记得替他们说好话,永远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如果你对同事进行人身攻击,最坏的结果是你自己惨遭解雇;最好的情况也是失去大家的敬重和友谊。

法则82 平息他人怒火

有时候你免不了会惹到人。事实上,作为一个法则践行者,即使别人不清楚你在做些什么,也很可能会对你不爽。如果你事事争先、卖乖扮酷,谁会喜欢这样神气活现的家伙呢?他们可能会针对你,把你当成靶子。你要如何才能平息这些人的怒火呢?

首先你要了解,愤怒分为两种:

·正当的愤怒;

·策略性的愤怒。

所谓正当的愤怒,就是指具有正当理由。你开车时不小心轧到别人的脚,他们当然要发火。这时候你要怎么做?你必须下车向他们道歉,并且要诚恳。不要推卸责任,更不要狡辩,说什么这没什么大不了,不要小题大做,想当初你一条腿都要叫人扯掉了,你也没放在心上——这只会更欠揍。不要试图解释模糊焦点。别想着把整件事一笔带过——“我还以为你会觉得荣幸呢,毕竟轧到你脚上的是辆顶级的阿斯顿·马丁呀。”最后,看在上帝的份上,拜托你千万别笑。

正当的愤怒需要一个处理结果。如果你确实做错了,就认真听对方说话,因为是你惹毛了他们。让他们告诉你,你错在哪里,然后诚恳道歉,再想办法补救。向对方表示同情——你也许没办法答应他们的诉求,但仍然可以让对方知道你能体会他们的感受。不要对他们的情绪无动于衷——他们的怒气理所应当。

而策略性的愤怒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它的目的是迫使你去做一些你不愿做的事。人们通过发脾气来威胁你。而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你让他们得逞了。如果你屈服一次,他们就会一而再再而三,不但对你,对其他人也是一样。所以你必须立刻制止这一切。你要做的,就是简单说一句:“我不喜欢别人叫嚣/威胁/恐吓/欺负我,如果你再不停止/冷静/放下拳头/松开我的脖子,我就立马走人。”

如果他们不肯罢手,你就马上掉头离开。就是这样。什么都不必说,只要离开就行。几次下来,他们会学乖的。

看在上帝的份上,拜托你千万别笑。

法则83 捍卫自己

任何人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对你进行欺凌、威胁、叫嚣、打击、恐吓、嘲笑、迫害或折磨。你只是一名员工,如果你没做好分内的工作,他们应该把你带到一旁,平和理性地指出你的错误。除此之外的任何行为都是逾矩。

你有权对这些不当行为说不,有权以同样平和理性的态度要求他们立刻停止,否则你一定会用法律武器和他们死磕到底。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捍卫自己。

当然,如果他们只是开个温和的小玩笑——对周围人都是如此——你就不能甩手走人,再去宣称自己遭受了不公平解雇。如果你的上司偶尔戗你几句——他们对其他员工也是一样——那么即便他们的行为有些颠倒,你也不能借此就要求欧盟人权法庭将他们绳之以法。若有同事对你说,如果你再敢用他的打孔机,他就给你一巴掌,你也不可能真指望上议院接你的案子。我们讨论的是真正过分的行为,而不是忙忙碌碌的职场生活中那些寻常的打打闹闹。

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向对方公开发问。这样做可以避免自己也像对方一样暗中伤人,落下行事不够光明正大的话柄。如果你当着其他人的面发问,你就把对方晾在了众人的焦点之下,这会让他们觉得不自在。下次他们要是再想找你麻烦,就得三思而后行了。你也可以在会议当中礼貌发问:“为什么上周的会上你没把这些告诉我?这些信息对我而言非常有用。”然后你别说话,压力就转到了对方这边。你还可以开门见山:“你这样说话明显是让我难堪,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一来应该就能阻止他们的龌龊行径。

捍卫自己首先要设立标准,就像在沙地上划出一条界线,告诉别人,“我能容忍的极限就到这,过去就不行”,或者“这件事我可以忍,别的不行”。

捍卫自己必须态度坚决,挑明你的底线:“我无法接受你们把我关小黑屋的行为,我会向工会代表/老板/警方/健康与安全委员会/我妈报告这件事。”

如果遭遇欺凌,你更要坚持强硬的立场——“我绝不接受这种待遇,我绝不接受这种待遇,我绝不接受这种待遇。”但不要发脾气,否则他们会觉得自己得逞了。你只要转身离开。

捍卫自己必须态度坚决。

法则84 客观处事

在工作中,如果你觉得受到了陷害、欺侮或折磨,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转身离开;

·报告领导;

·勃然大怒;

·默默忍受;

·果断处理。

要如何处理这些棘手的局面,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不过在你行动之前,你得先思考一下你的长期计划。如果履历中有了“不公平解雇”或“变相解雇”这一项,会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并不是说为了职场顺遂就得忍受一切欺侮。我完全没那个意思。我只想告诉你要客观处事。

我曾经遭到过某个上司的恶意嘲讽。不知道为什么,他认为我就是他的一个玩具,可以随意对我呼来喝去,只要他高兴——说来也怪,他中午喝得醉醺醺之后总会想起我。那时我资历尚浅,没什么选择,我要么辞职,要么就跳过他向他的上司投诉,可他的上司又是他的死党,如果我这么干,就是不想混了。我仍然需要这份工作,还不想主动离职,所以我只能暗中谋划。有一回机会来了,趁一位重要的大客户在场,我给他使了点儿绊子,让他对我勃然大怒——什么嘲讽谩骂的话都上来了。

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那位大客户怒不可遏,二话不说把我的上司好好修理了一顿,说他应该为自己如此对待一名小职员感到羞耻。他还告诉我,如果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就直接告诉他,他立马换一家公司做生意——当时他的业务大约占我们整个营业额的七成。

我的上司被迫当着这位客户的面向我道歉,从此再也不敢对我放肆。不过我觉得自己被他盯上了,所以继续等待时机,直到他再度与人发生冲突,最终卷铺盖走人。我朝他眨眨眼,笑盈盈地同他挥手道别。

在你行动之前,你得先思考一下你的长期计划。

第一时间更新《极简工作法则》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自私的父母

尼娜·布朗

身边的逻辑学

伯纳·派顿

夏先生的故事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可爱的骨头

艾丽斯·西伯德

爱丽丝旅馆

小川洋子

天生非此

奥利弗·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