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了解体制
想要晋升,就必须熟知内情。本篇法则会教你如何了解公司体制并为己所用、从中获益。这些法则甚至能让你在某些方面超越管理层,因为你比他们更了解公司的运作。
法则85 知道如何称呼每个人
不错,你得知道每个人的称呼,但这并不表示你也要使用这个称呼。我敢说卡特勒先生老早就把我忘了,很多年前我当过他的助理。后来他换了个地方做事,打电话邀请我和他一起加入新公司——薪水更高——我同意了。
在我去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他就告诉我:“叫我卡特勒先生。”不可能,原来我都叫他彼得,所以现在我还是要这么叫他。不过不着急。公司里还有好几位助理,都等着认识这位新老板:卡特勒先生。他不就希望大家这么叫他吗?等所有人都到齐之后,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叫了他一声彼得。
当着这么多同事的面,他也不好打断我,而大家当然就觉得我与他的关系非同一般。从此再没人跟我提“卡特勒先生”这档事,而因为我管他叫彼得,我就成了“资深”助理。一个称呼里包含了什么?太多信息了。
你得记住大家都称呼财务部的那位女士为罗宾逊太太,而不是玛丽,虽然她就叫这个名字,而且她也没有你资深。那为什么不能叫玛丽?因为她不喜欢这个称呼,而且她负责发放薪水支票。我听说有些人的支票无故不见了,或者晚了好几天才拿到手,或者到手的金额比预期的要少许多——这些人都不小心叫过她玛丽。
我曾经和一位行政经理共事,因为某些奇怪的原因,大家都叫他“桶哥”。说来话长,你还是不要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为好(相信我,你不会想知道)。整个高层的人都当面叫他“桶哥”,董事会成员也这么叫他,秘书处的人也这么叫他,但其他人都得叫他泰勒先生。有一回我看见一个年轻人不小心叫了他一声“桶哥”,他立刻勃然大怒。为什么有人可以叫他“桶哥”,而其他人就不行呢?我不知道原因,但我和他的关系确实有些微妙。严格来说,他是我的上级,虽然只是职位略高一点。但我那时对权力极其渴望,总想控制一切。我从来不叫他“桶哥”,因为我不喜欢他。对我而言,他就是泰勒先生。为什么?因为这样做可以拉开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让我和其他高管区别开来。我故意站开,“桶哥”永远无法靠近我,无法成为我的“朋友”。我玩起了高冷这一套,最后我成了公司的总经理,而他变成了我的下级。成功了?是的,不过这种胜利毫无意义——我当时并没有像现在这般严格遵循法则行事——我选择了辞职,去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新的领域。
“叫我卡特勒先生。”不可能,彼得。
法则86 加班无益,该走就走
这仿佛是一条潜规则:如果你想升职,就得在公司待到很晚,因为大家都很晚才下班。可事实是:不动脑子的人才待到很晚,游手好闲的人才待到很晚,庸庸碌碌的“工蚁”们才待到很晚。法则践行者们想回家就可以回家——所以他们难免会比别人下班都早。
早上几点该到办公室也是一样的道理。谁说你必须很早就到?没人说过。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另一条潜规则,可以好好加以利用。
早到晚走的目的,是让别人“认为”你在和大家一样努力工作。而一般到了最后,人们只会觉得你在随大流,无所事事,而事实上你无需如此,你比他们要出色得多。只要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内工作,就不必留下加班。
如果你观察过那些励志演说家,你会发现他们在向你或者其他听众提问的时候,总会把手举起来。他们给你做了榜样,所以你也会很自然地举起手,因为场上已经有一只手举着了。有点傻是不是?但只要你们中任何一个人能在合理的时间下班回家,其他人也会跟着照做。你不走,只是因为别人还没走,我们管这叫“出勤主义”,这是现代办公室生活的魔咒。我们都以为其他人在观察我们,就像我们在观察他们一样,我们都等着看谁会第一个打破规则,起身下班,然后招来老板的怒斥。
但事实并非如此。第一个下班的人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只会解放我们大家。拜托你赶快下班吧,这样我们都自由了。
你会担心错过些什么,这很正常。但如果我们生活得精彩又有趣,我们就会知道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人生,那些留下来加班的人才是在现实生活中错过最多的人。
有人认为提前下班,或踩着点下班,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让我们显得像是逃避工作的人。但如果我们落落大方、坦然离去,人们就不会这么想。假如我们蹑手蹑脚、专走后门或夹着尾巴溜进夜色,就会引来别人的反感。所以你干脆挥挥手嘱咐一句:“最后一个走的记得关灯。”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恰当:如果他们在工作上和你一样出色,也大可按时完成工作早早下班。你可以好好想想。
你会担心错过些什么,这很正常。
法则87 分清偷窃和揩油
什么东西可以带回家?钢笔?回形针?订书机?怎样算是揩油?怎样就成了偷窃?你必须通晓这条规则,因为如果你想抓住某个人的把柄,这招很有用——有些人会觉得,只要没有明文禁止,什么东西都可以带回家。留意他拿了些什么,默默记在心里,也许哪天会有用。当然,你自己什么都不要拿。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新来的总经理开除了一整个部门。因为所有的员工都把办公软件的副本带回了家,在这位总经理看来,这就是重大盗窃。那些员工家里的电脑都装上了最新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还有Word和Excel软件,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家集体走人。
这是盗窃吗?已经不重要了。他们被开除了。哪怕有一个人知道不该这么做,他们就可能幸免于难。哪怕有一个人了解新来的总经理对揩油的看法,他们可能仍在正常上班。
在你往自己的口袋里装东西之前,先想想这样做是否值得。这几支钢笔的吸引力真的那么大吗?在你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你能靠卖笔来养家糊口吗?
我们刚刚讨论过办公室里不成文的规定,可能有一条就是你可以适当揩公司的油。假如你选择不去拿,你要确保自己不被贴上“乖宝宝”或者“好好先生”这类标签,以免被大家排斥。即使你什么都不拿,你也要融入到群体当中。要让老板知道你不是个贪小便宜的人,同时也要让同事们觉得你和他们是一伙的。
你要小心使用免费电话和网络连接。这些虽然不能拿回家,但未经允许乱打电话仍然算作偷窃。办公室的电话很可能会被监听,所以千万别做这种事。
虚报费用可能是办公室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这么做,很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警惕。那要怎么做呢?你还是得光明正大、实报实销,但你也别去检举你的同事。要问问别人的意见吗?还是打电话和朋友聊聊?这样做看似不会造成什么后果,但作为一名法则践行者,你不能容许这样的行为。你最好先提前告诉同事,他们想做什么都可以,但你不会参与这些违规的行为。如果你有言在先,而他们仍然一意孤行,那就不能怪罪于你了。
在你往自己的口袋里装东西之前,先想想这样做是否值得。
法则88 熟知最新管理技巧
你绝不能停滞不前,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对自己放松要求。任何时候只要你有所松懈,就会有人趁机赶超你。
你必须与时俱进,跟得上最新的管理技巧,听得懂热门词汇,知道总裁圈时下在讨论什么。想要站在行业的顶端,就得对本行当季的术语谙熟于心。举个例子,假如大家都在用“人力资源”这个词,只有你还在说“人事部门”,那你就过时了。如果董事会已经把客户需求定为业务核心,而你还陷在物流的坑里出不来,那你看上去就是个傻瓜。
我并不是说你必须在工作中用到这些新技术,但你必须要知道它们,否则你就落伍了。你可以在开会时和自己玩个猜词游戏:每听到一个新鲜表达就积一分,积满十分就可以跳起来大喊一声“耶”!这样你就不会打瞌睡。
你一定听到过很多毫无意义的奇怪表达——如“蓝天”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我们必须蓝天这个产品”这句话中,它的意思可能是“勇于尝试和创新,不应自我设限”,但也有可能是“我们就是一群装腔作势的人,想要扮酷,实际上却让人觉得蠢到家”。
如果你要用新词,就尽量别让自己显得很蠢。当然,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些词的意思。
另外,你得了解最新的管理纪律,以及这会给你带来的影响。在谈论管理技巧的时候,尽量别显得跟不上时代。例如,在我那个年代被叫作“后勤”的部门,现在已经被称作“供应链管理”了——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也许它又有新的名称了。
你还得了解这些热点词汇各自的优缺点,这样当有人问起时,你就可以从容应对。市面上应该有一种教人吹牛的管理类书籍才对,不过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所以你必须有大局意识,把这条法则贯彻到日常计划之中。因为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你所面临的是一片全新的领域,而拓展自己核心业务的最优方案就像是连锁效应。如果你不能消化这些新知识,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就会被挡在决策圈外;而如果你能善加运用,就根本不用调整目标,也不用大费周章硬碰硬或是暗中搅局,还能和那些头号人物结交。所以你尽可大胆探索,只要守住质量的底线就好。
在谈论管理技巧的时候,尽量别显得跟不上时代。
法则89 了解话外音
当你的上司说他希望改善一下客户关系,让你们都去学学如何微笑时,你要读懂他的话外音。这和微笑没有任何关系。事实是他马上就要接受考评了,所以你们都得精神一点儿,看上去要有动力、有干劲、有热情。
所以你们得全员出动参加这门课程,还要努力领会,练习如何微笑。为什么?你的上司才不在乎你是否对客户微笑,他在乎的是部门考评的时候能不能大放异彩。
其实,在工作中遇到类似事情的概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我曾经主动报名参加一门关于工资系统和复试记账的课程,每周一都要去学校上课。我的老板以为我爱学习、有上进心又热情满满。没有的事。我就是想逃掉周一的班,因为那天我们全部人都得整理档案,而我对此深恶痛绝。去上学就成了脱身的好机会。
对任何人、任何事,你都要思考一下前因后果。我不是让你变成妄想症,没人要陷害你。你要做的只是关注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虽然这可能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找寻真相的过程会很有意思。
我曾在某位领导手下做事,他总是最后一个下班,我一直觉得他兢兢业业、无比勤勉。直到他因为诈骗被逮捕,我才顿悟原来他一定要留到最后的原因是为了做假账。亏我那时不明就里,还一直很敬佩他的干劲。
你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谁会因此受益?
·他们如何受益?
·是否还有其他事情发生?
·我能否从中受益?
·我如何受益?
记住我说的,别变成妄想症,但要弄清事实。
你的上司马上就要接受考评了,所以你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法则90 领会企业宗旨
在美好的过去,一家企业的宗旨不外乎是“赚更多的钱,赢得股东的认可”。但现在不一样了,如今企业的宗旨往往要复杂得多。如果你想在职场有所建树,就必须了解并领会企业的宗旨,再尽力为己所用。适时引述几句——如果你表现得够真诚,真的在为公司利益考虑——能够为你在老板面前加分,不过如果老板本人对这些宗旨不屑一顾,或将其视作废话一堆,那你最好闭嘴不提。
企业宗旨通常都很容易理解——迪士尼的宗旨是“给人们带去欢乐”,沃尔玛的宗旨是“让普通百姓也能买到有钱人买的东西”——但要想真正领会其中内涵,你必须读完全部细则。例如,迪士尼的宗旨看似简单,但其实还有一系列的“价值宣言”,其中包括:
·不愤世嫉俗;
·注重创新、梦想和想象力;
·引导并宣扬“一整套美国价值观”;
·高度重视一致性和细节;
·传承并掌控“迪士尼魔力”。
如果你觉得以上诸条——假设你就是迪士尼的员工——对你毫无用处,那么你就不配自称为“法则践行者”。想象一下你会从中获得多少乐趣。想象一下如果在开会时随便引用几句,你会展现出多大的影响力。如果你不赞同某人的提议,你就完全可以说这与企业的宗旨相悖。多么聪明的做法!这就像是西班牙宗教法庭——我们的武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些企业的历史愿景非常宏伟,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继续挖掘其中的价值。
·福特(创立于20世纪初)——福特让汽车大众化。
·索尼(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立志成为扭转世人对日本制造低劣印象的标志性企业。
·波音(创立于1950年)——立志成为商用飞行器的主导者,将世界带入喷气机时代。
·沃尔玛(创立于1990年)——到2000年实现销售额1250亿美元。
适时引述几句——如果你表现得够真诚,真的在为公司利益考虑——能够为你在老板面前加分。
第一时间更新《极简工作法则》最新章节。